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论坛>>正文

 

推进志愿服务八化 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医学院2014年度学生工作创新项目记实
2015-05-18     (阅读数)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化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更容易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密结合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实践的特点,以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为抓手,把培养品德高尚、知行合一、爱国爱校、仁爱互助的优秀栋梁作为育人的重中之重,为青春学子构建起了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广阔舞台。
    一、志愿服务八化体系
    队伍正规化。学院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全体辅导员担任成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院团委负责具体工作实施。早在2012年,学院成立了淮南市教育系统首个基层红十字会——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红十字会。该会分设了无偿献血宣传队、造血干细胞捐献队、艾滋病预防宣传队、社区服务队 、卫生关怀队、人道救助队 、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红十字会精神传播队等8个志愿服务队,现有会员318人。此外,学院还成立了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绿色协会等志愿服务队伍。
    活动制度化。2014年,我院致力于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点,出台了《医学院青年志愿者章程》、《医学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章可循。
    形式多样化。为了将志愿活动延伸到学院每个角落,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学院充分利用植树节、普法日、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日,组织学生进行义务植树、普法宣传、卫生宣传等;在“学雷锋日”、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者日、国际助残日等纪念日,大力开展各类敬老帮困、义演义教、环境保护、社区建设、文明宣传、科学普及等活动。并依托专业优势,指导高年级学生团支部进军营、到社区、下农村进行义检义诊,送医送药,为老百姓送健康,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培训常态化。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是圆满完成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保证。我院一直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制订了面向志愿服务队的培训计划,每学期邀请心理学专家、素质拓展团队等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根据志愿者培训工作需要,2013年、2014年共选派5名教师参加安徽省红十字会举办的应急救护师培训,取得专业应急救护培训资格,进而对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并多次组织模拟演练,帮助志愿者增长技能、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能力。
    品牌项目化。2014年我院成功申报2个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救”在四分钟,平安在家门:农村居民心肺复苏术专项培训》、《“守候希望 相伴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
    《“救”在四分钟,平安在家门:农村居民心肺复苏术专项培训》社会实践项目从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3所学校的1625份项目申报书中脱颖而出,获得2014年度全国“希望工程激励行动”项目立项资助。《“守候希望 相伴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项目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2014年红十字青少年健康安全主题社会实践项目》立项资助,这是我校首次获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社会实践项目,也是安徽省唯一获批项目。 两个项目在安徽省淮南市、阜阳市等地如期开展,累计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创新志愿服务项目,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开创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运作社会化。利用院红十字会这一平台,学院组织志愿者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艾滋病日主题宣传、省防治艾滋病文艺宣传、走进市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等活动,将红十字会各项工作融入学院的团学活动中;联合淮南市红十字会走进淮南市田家庵区洞泉社区,开展“救在你身边 平安在家们——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活动;联合淮南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办公室和淮南市健康教育所,在淮南市第十八小学校门口开展了第26个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联合田家庵区卫生防疫站在北校区和西校区开展了以“行动起来 向‘零’艾滋病迈进”为主题的艾滋病防治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利用校内外可用优势资源,极大的拓宽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促进医学院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宣传多面化。学院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报道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2014年3月,学院首次开展“我的志愿故事”微博图文征集大赛,鼓励团支部成员通过文字、照片或视频等不同形式,多角度讲述自己参与过或正在参与的志愿服务故事,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传播雷锋精神。2014年,我院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外媒体宣传报道累计100余篇,其中,10余项活动被《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淮南电视台和《淮河早报》等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事迹典型化。2014年6月,2013级研究生尤佳锋同学,因事迹突出,受邀参加“中国大学生在线”以“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对话志愿服务达人”为主题的在线微访谈,传递志愿服务精神。该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皖浙青年手牵手“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环保志愿宣传活动、安徽省千名学长领航成长活动;参加淮南市青春接力活动,坚持多年帮扶八公山区孤儿3名,并经常性进行家访和志愿陪护,使这些孤儿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000小时。
    2014年7月,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黄海松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白血病打工小伙的事迹被被安徽新闻、安徽日报、今晚800、淮河早报、新浪网、凤凰网等几十家媒体广泛报道。在捐赠仪式上,安徽省红十字会代表中华骨髓库为黄海松送上5000元慰问金,黄海松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又是一名国防生,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这笔钱我不能接受,患者应该更需要这笔钱。”他毫不犹豫地将5000元转赠给了受捐患者。两句朴实的语言展示了青年学生的大爱精神,用青春谱写了真诚与爱心的动人乐章。
    此外,1名同学获“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表彰;1名同学获“安徽省省十佳大学生——道德示范类”(全省仅10人);1名同学获“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优秀志愿者”;有5名同学分获省市级防治结核病“百千万志愿者行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1人获淮南市2014年淮南好人荣誉称号。
    二、实践育人见实效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了别人,提高了自身素质,锻炼了自己才能,充分认识到志愿者服务他人的同时还能获得无法衡量的精神收获,从而自觉地选择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各种志愿活动中,我院志愿者热情服务、全力以赴、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我院学生文明、友好的形象,为我校争得了荣誉,多家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跟踪报道。通过引导和感召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在青年大学生身上得到充分展现,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方面成效明显。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事业,我们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组织,规范管理,以活动促发展,把我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撰稿、核稿:医学院,学生处 王冰洁 涂有胜)

上一条:青春不停留 一路送爱心——理学院学生工作创新项目记实
下一条:弘扬核心价值观 倾情帮扶困难老人--化工学院学生工作创新记实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部)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管理员:王冰洁 电话:0554-6668147
电子邮箱:xsc@a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