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已经被国内各高校普遍重视。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工作,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类学生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为进一步增强我院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青年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青年就业创业,并保证科技创新活动长期有效开展,学院结合实际在2014年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并予以经费资助、监督、管理,以此推动学风建设,助力学生科技创新。
一.学院高度重视 实施有效管理
学院党政在2014年年初,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实验室、办公室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协调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事宜。并以文件形式正式下发通知(机械政【2014年】7号文),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团队;随后学院教师、辅导员通过授课、专题会议等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动员。最终确定对28个团队进行立项资助,指导教师共有教师60人(占学院教师总人数47%),学生共有477人(占学院学生总数19%),学院通过下发文件正式公布了立项名单。
学院专门下发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管理考核办法》对创新团队的立项、考核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成立了由院领导、教研室、办公室人员组成的团队指导组、监督组,并定期召开项目管理协调会,组织检查活动进展情况。2014年末,学院组织专家对立项团队的工作进行考核,检查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上交的活动记录与总结报告,并现场查看了取得的研究成果,最终所有立项团队均考核合格,学院按照文件规定拨付了活动经费(平均3000元/年)。
二、培养创新意识 服务学生成才
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有效促进了学院学风建设。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同时需要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它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有力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院今后工作持续长效开展。学院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报告、举办科技创新类讲座、组织获奖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现场交流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团队得到学院资助,使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创新实践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占总成果的80%以上。

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2014年学院组建的28支创新实践团队以受资助项目为依托,参加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申请专利发表论文,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大赛中斩获大奖,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以第一作者申请专利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成果丰硕。
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改变就业思路、激发创业热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就业中能够技高一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同时能够推动学生专利等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前期条件与环境。
(撰稿、核稿:机械学院,学生处 王冰洁 涂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