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论坛>>正文

 

浅谈采矿专业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特殊性及应对策略--辅导员“学风建设”论坛材料之十六
2013-03-04     (阅读数)
    采矿专业大一新生教育是指在学生刚踏入大学校园至基本适应大学生活期间我院及辅导员所提供的基于专业背景的引导、咨询和教育。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万事开头难”——新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幻想和好奇,同时,没有考上自己称心的大学的新生又带着些许的失落和无奈。作为大一新生辅导员应该如何去引导新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绚丽多彩的首笔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新生入学前后,我们都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也能够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经历来探讨采矿专业大一新生辅导员工作特殊性及应对策略。

    入学前阅读新生档案,掌握新生的总体情况

    阅读新生档案是了解新生的最快捷途径,而且可以使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初步掌握新生的总体情况。在阅读档案的时候,辅导员应当首先记住学生的所有名字,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若辅导员能在与新生接触较短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除此之外,阅档时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特长爱好、政治面貌等。特别要了解单亲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的特殊学生,往往这些学生需要特别的情感关怀和生活上的关心;另外,列出党员学生或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名单可以为在军训前确定临时负责人提供一定的依据。总之,要融入学生中,首先就必须先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去关心他们

    立足采矿专业,做好入学教育,使新生迅速进入大学生活角色

    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就是对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初步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生是什么?大学学什么?大学生该怎么学?大学做什么?大学生该怎么做?”的问题,使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和生活的教学过程。首先,理想信念和党团的基本知识教育。通常大学新生均具有较强的政治热情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入学教育中首先应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新生在入学之初即得到正向引导,一方面帮助新生确立新的奋斗标,构建新的生活秩序,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为新队伍中的排头兵;另一方面,帮助新生党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产生发自肺腑的爱,为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奠定基础。理想信念、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党的性质、任务、宗旨等);党组织对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态度、做法;如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等。满足他们对政治生活的渴望和积极上进的要求。

    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内创建最早的学科之一,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本科生,80年代初招收采矿工程方向研究生,培养了采矿方面一代又一代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为同学们介绍我专业的历史,增加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让这些90后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能意识到,学院和自己明天的历史是要靠他们今天来创造的。

    了解“90后”新生在新时期下的心理特征

    09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大部分是“90后”,在“90后”踏进高校之前,他们这一群体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0后”作为新一代的“新新人类”,“时尚、青春、非主流”俨然已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到如今逐步融入大学生活,从入学报到、新生教育、军训,这些学生总能给人耳目一新和活跃闪动的感觉,而且大多数学生还多才多艺。“90后”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集中精力培养一个孩子,自然也会多花心思、多花时间、多花费用让孩子发展第二、第三兴趣。入学以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在文艺表演中展现了自己古筝、钢琴、竖笛、二胡、舞蹈等方面的特长,并且这些特长已不是“80后”学生的那种业余特长,而是有了如钢琴十级这类上了档次的特长。 针对9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的高峰期:

    首先,善于抓住时机,先人为主。“90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和思想活跃程度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如果他们对某事物一旦失去兴趣,也就会完全放弃掉。当他们初到大学,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激情,这时候如果不帮他们把握前进的方向盘,会导致其把握不住学习的难度、枯燥程度,对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不适应。此时如果热情一过,接触到现实,就会出现烦躁、敷衍了事、迷茫无助,更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放弃追求。因此,要善于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加强包括思想、心理、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转变的教育,让新生对整个大学生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有效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开学就向新生灌输好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介绍一些先进的事迹和学校的优秀成果,强调其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其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先人为主,为学生以后几年的学习打下认识基础。

    其次,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软化管理。“90后”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敢于打破常规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跟着感觉走,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还是用传统的“硬约束、命令式”管理,可能导致学生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硬的不行,尝试来软的。举个例子,在学校请假制度上的引导,如果单从“旷课超过N节就勒令退学”这个硬件上说明,未必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但如果给学生算笔账:“一学期的学费为4200元,一学期约20周教学时间,每周学费为210元,也就意味着每天学费为40元。”算完再反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每天能有多少课?”从一个感性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继而引导学生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多用这样一些打破常规的“非主流”式管理,把话说到学生心坎上去,用感性和情感化的方法,更顺应“90后”的学生心理,也容易赢得学生的支持。当然,涉及原则性和纪律性的工作。还是要严格把握。

    再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循循善诱。“90后”的学生从出生就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手段、新技术、新科技的使用对他们来说就像家常便饭,并且这一批学生也已经习惯了依赖科技工具。刚进入到大学,你会发现新生遇到难题并不会主动找老师、找师兄师姐寻求帮助,他们更多地进入互联网去处理问题,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找到一个更好、更符合自我个性的解决方案。这要求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去融入学生群体,通过QQ、飞信、MSN、邮箱等方式了解学生动态,一方面稳定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引导至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来。充分肯定学生利用自我独立性,但也要正面教育其树立安全意识,正确对待虚拟世界,科学运用科技手段,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

    最后,“抓”、“放”结合,持之以恒。过去的学生管理工作曾被人称为“家长式管理”。学生只能处于服从和被领导的地位,这种模式显然已经过时。对更有个性的“90后”学生的管理,需要改变过去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采取更人性化的管理办法。要适当地“抓”,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规章;更要适当地“放”,以理解、支持和信任为支点,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提供舞台。把学生管理工作转变为大学生愿意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阵地,为学生管理工作创造更大的空间。另外,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总会难免出现“同题学生”,“90后”社会阅历浅,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的甚至个人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这些更考验学生管理者的耐心和耐性,以尊重、激励、帮助学生作为出发点,从思想、行为上切实关心他们,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真正体现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学生管理是高校重点工作之一,管理的方法方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90后”学生的管理方式昭示着学生管理工作已进入另一个发展时期,面对新阶段、新对象、新情况,更应变通管理方式,因材施教,实事求是,以符合人性化、多样化的学生管理要求,引领学生的全面进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阶梯式发展。

    为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要教育和管理好学生,辅导员自身的素质非常重要。因为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群体,他们希望自己所面对的老师和管理者道德高尚、学术超群,是自己所学习的榜样。因此辅导员作为和学生见面最多、管理最直接的老师,更应该加强修养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首先,辅导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一名有责任感、有高尚品格的人。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大学》就曾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辅导员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承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公正、善良、正直、热情、诚信等。辅导员的成功,第一步应该是在品格上对学生影响的成功。西方有句名言:“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正在于他是否具备优秀的品质。品质当然是一种复杂的组合,但优秀品质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信、勇气、热忱。因此,作为辅导员更应该具备这三种品质。

    其次,辅导员要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过:“谁也不能教会谁任何东西,知识是没有谁能教会给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只能靠自己。”教师的作用、书的作用只是将你领到一桌丰盛的宴席旁,告诉你这个菜如何好吃,如何有营养,但吃不吃最终还在你自己。辅导员面对的大学生不是一个等待灌注知识的容器,他们拥有多元的信息、丰富的知识、新奇的观念。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老师仅凭经验引导学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因此,辅导员要对求知充满渴望,要不断吸取新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最后,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同样是当辅导员,为什么有人感觉苦累,感觉枯燥,而有人却感觉幸福,感觉快乐?重要原因就在于后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艺术,他们总是从责任的角度来看待这项工作,并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理性睿智的教育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能包容每个学生,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求同存异,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上一条:如何抓好班风建设--辅导员“学风建设”论坛材料之十七
下一条: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辅导员“学风建设”论坛材料之十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部)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管理员:王冰洁 电话:0554-6668147
电子邮箱:xsc@aust.edu.cn